在污水處理廠的日常運行中,進水異常是影響處理效率與出水達標率的關鍵風險因素。由于進水異常類型復雜多樣,需結合具體工況精準研判、分類施策,通過針對性的技術手段與管理措施,最大限度降低異常情況對處理系統的沖擊,保障污水處理流程穩定高效運行,嚴守生態環保底線。
一、水質指標異常的精準處理方案
水質指標是反映進水質量的核心依據,當 SS(懸浮物)、pH 值及化學污染物等關鍵指標出現超標時,需啟動專項處理流程,快速恢復水質穩定。
(一)SS 超標處理
SS 超標會增加后續處理單元的負荷,甚至導致設備堵塞與污泥性能惡化。處理時可通過調節渦流沉砂池曝氣量,增強氣流對水體的擾動作用,促進泥沙與空氣充分混合,提升砂粒的分離效率;同時啟動砂水分離機,對沉砂池排出的砂水混合物進行高效分離,去除水中的無機沙粒;若水中 SS 以細小懸浮物為主,還可利用生化池內活性污泥的吸附特性,通過優化污泥停留時間,強化污泥對 SS 中無機物的吸附能力,進一步降低水中 SS 含量。
(二)pH 異常處理
pH 值過高或過低會嚴重破壞生化系統中微生物的生存環境,導致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死亡,影響污水處理效果。對此,需在進水端及關鍵處理單元安裝在線 pH 監測設備,實現對水質 pH 值的 24 小時實時監控,確保異常情況早發現、早處理。當監測數據顯示 pH 異常時,若 pH 偏低,可通過投加氫氧化鈉、碳酸鈉等堿性調節劑進行中和;若 pH 偏高,則投加鹽酸、硫酸等酸性調節劑,同時根據水質變化動態調整曝氣量,通過改變水體溶解氧水平輔助穩定 pH 值,避免 pH 波動對生化系統造成持續沖擊。
(三)化學污染物超標處理
化學污染物(如重金屬、有毒有機物等)具有毒性強、難降解的特點,一旦進入處理系統,不僅會破壞處理工藝,還可能導致出水有毒物質超標,引發環境風險。處理此類異常時,需第一時間關閉異常水源進水閥門,切斷污染源頭,防止污染物進一步擴散;同時迅速啟用應急處理設備,根據污染物類型選擇合適的處理技術,如針對重金屬離子可采用化學藥劑中和沉淀法,針對有機污染物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,通過高效處理降低水中污染物濃度;此外,需嚴格按照環保法規要求,及時向當地環保部門上報污染情況,包括污染物種類、超標濃度、處理進展等信息,接受環保部門的監督與指導。
二、處理工藝的動態調整方法
當進水水量、污泥狀態及沉淀池運行情況出現異常時,需通過調整處理工藝參數,優化系統運行狀態,保障處理流程的連續性與穩定性。
(一)水量超標處理
進水水量突然超出設計負荷,會導致處理單元水力停留時間縮短,處理效率下降,甚至引發管網溢流。此時應立即關閉一級提升泵,減少進入后續處理單元的水量,避免系統過載;同時加強預處理環節的運行管理,開啟粗格柵與細格柵,提高柵渣清除頻率,防止大量漂浮物與懸浮物進入后續工藝,造成設備堵塞;此外,需根據進水負荷變化增加曝氣頻率,提高生化池內的溶解氧濃度,增強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能力,適應高負荷下的處理需求,確保出水水質達標。
(二)污泥解體處理
污泥解體是指活性污泥結構破壞、絮體分散,導致其吸附與降解能力下降,嚴重時會出現污泥流失現象。處理時首先需減少進水量,降低生化池的有機負荷,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恢復環境;同時加大曝氣量,提升水體溶解氧水平,促進微生物活性恢復,改善污泥絮凝性能;此外,需通過調整回流污泥量,精準控制生化池內 MLSS(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),將其維持在 2000-4000mg/L 的最佳范圍內,確保污泥濃度適宜,避免因濃度過高或過低導致污泥性能惡化。
(三)沉淀池異常處理
沉淀池作為泥水分離的關鍵單元,若出現運行異常,會導致出水懸浮物超標,影響最終處理效果。當發現沉淀池出水異常時,首先需檢查出水堰口,及時清除堰口附著的污物與浮渣,防止其堵塞堰口導致出水不均;同時根據污泥沉降情況及時排泥,避免污泥在池底長時間堆積導致厭氧發酵,影響出水水質;若沉淀池內懸浮物沉降性能較差,可通過投加絮凝劑(如聚合氯化鋁、聚丙烯酰胺等),增強懸浮物的絮凝效果,促進其快速沉降,提升泥水分離效率。
三、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置措施
針對工業廢水混入、突發性污染等緊急情況,需啟動應急響應機制,快速采取有效措施,降低污染危害。
(一)工業廢水混入處理
工業廢水成分復雜、污染物濃度高,一旦混入生活污水中,會對污水處理系統造成嚴重沖擊。處理時需立即切斷異常水源,關閉工業廢水接入閥門,防止高濃度污染物持續進入;同時啟用備用處理單元,如應急調節池、深度處理設備等,對混入工業廢水的污水進行單獨處理,降低污染物對主處理系統的影響;此外,需根據水質檢測結果調整藥劑投加量,例如針對工業廢水可能導致的總磷(TP)超標,可增加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,通過化學沉淀法去除水中的磷元素,確保出水指標符合排放標準,并及時向環保部門上報處理情況。
(二)突發性污染處理
突發性污染(如交通事故導致的有毒物質泄漏、企業非法偷排高濃度廢水等)具有不確定性強、危害程度大的特點,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。首先應啟用應急處理設備,根據污染物性質選擇高效處理技術,如針對易吸附的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吸附裝置,針對可氧化降解的污染物采用化學氧化設備(如臭氧氧化、芬頓氧化裝置),快速降低水中污染物濃度;同時保留污染水樣,在不同處理階段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樣,送至專業檢測機構進行分析,為污染溯源、處理效果評估及后續責任認定提供依據;此外,需組織人員對處理系統進行全面排查,評估污染對設備、構筑物的損害程度,及時開展維修與維護工作,確保系統盡快恢復正常運行。
四、日常預防與風險管控措施
為從源頭減少進水異常情況的發生,需建立完善的日常預防體系,通過實時監控、定期巡查與工藝優化,提升污水處理廠的風險防控能力。
(一)強化實時監控與巡查
在進水口、提升泵房、生化池、沉淀池等關鍵位置安裝在線監測設備,包括 pH 探頭、COD(化學需氧量)檢測儀、SS 分析儀等,實現對水質關鍵指標的實時監測與數據傳輸,當指標超出預警值時,系統自動發出警報,提醒工作人員及時處理;同時建立定期巡查制度,安排專人每日對進水口進行巡查,觀察進水顏色、氣味變化,檢查是否存在異常漂浮物或污染物,若發現進水顏色發黑、發臭或出現不明異味,需立即采集水樣進行檢測,排查污染源頭,防止異常水質進入處理系統。
(二)優化污泥處理流程
污泥處理是污水處理廠運行的重要環節,污泥性能異常不僅會影響處理效果,還可能導致二次污染。需通過優化污泥處理流程,完善污泥濃縮、脫水、干化等環節的運行管理,例如合理控制濃縮池的停留時間,避免污泥過度濃縮導致脫水困難;選擇合適的脫水藥劑,提高污泥脫水效率,降低泥餅含水率;加強污泥干化設備的維護與保養,確保設備穩定運行,減少污泥在處理過程中的流失;同時定期監測污泥性能指標(如
MLSS、SV30、SVI 等),及時調整運行參數,避免污泥解體、膨脹等問題發生,防止污泥二次污染對處理系統造成影響。
通過以上針對性的處理措施、工藝調整方法、應急處置方案與日常預防策略,污水處理廠可有效應對各類進水異常情況,保障處理系統穩定運行,實現污水達標排放,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水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有力支撐。
東莞環保公司東莞市三人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、施工、運營為一體的環保治理企業,有成熟的廢水處理研發團隊、廢水分析實驗化驗團隊、廢水處理運營團隊、工程實施維護團隊確保給客戶快速準確服務主要服務方向為: 工業廢水處理、 污水站運營、蒸發濃縮設備 定制等,擅長 陽極氧化廢水處理,熟悉多種廢水處理研發生產工藝,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,減少污泥量,更有利于達標排放和節約運營成本。
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是為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或其他內容,請聯系本網,我們立即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。
【聲明】本站所有內容為原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只提供參考,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,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